【财报解读】工行线上获客占比30科技成大象起舞关键
3月27日,被称为“宇宙行”的工商银行(下称“工行”)发布2019年财报。财报显示,2019年,工行归属于股东净利润为3122.24亿,同比增长4.89%,日赚8.55亿,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三率”同步改善,业绩喜人。
3月是银行财报发布的高峰,截至发稿,6大行、多家股份制银行均发布了2019年财报。在今年的各行财报中,金融科技被多次提及,俨然成为团宠。
工行也是一样。
我们从组织架构和业务开展2个角度来看工行的金融科技布局。
1.金融科技架构完善:科技人才增加、总员工减少
组织架构上,工行形成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新格局:金融科技部、业务研发中心、数据中心、软件开发中心、工银科技有限公司、金融科技研究院。工行的金融科技组织架构包括从研发到应用的各个阶段,科技实力嵌入业务各阶段。
同时,财报首次披露了金融科技投入和人员情况:2019年,工行金融科技投入163.74亿元,金融科技人员数量3.48万人,占总员工的7.8%。
科技相关人员的另一个数据维度是“金融科技机构人员”,移动支付网整理如下。
可以看到,2016年以来,工行金融科技机构员工持续增长,占比增加。2019年,工行金融机构员工数增量、占比增量均创5年新高:2019年金融科技机构员工新增数为1193,超过之前4年的总新增数。
同时,还有一个颇有趣的现象:工行总员工数量逐年下降,从2015年至2019年,平均每年减少5310人,2017年底减少人数最高,为8701人。
2.业务开展:以场景为基础,提升用户服务能力
“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网点”,布莱特.金的这句话暗示了未来银行业务开展的关键:场景。
科技并不影响银行业务营收逻辑,银行依旧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提供服务,而获得营收。科技改变的是银行提供服务的方式:银行需要主动洞察用户需求,并基于场景,为用户提供服务。
2019年,工行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 1.0,这也成为了工行打造“数字工行”的重要支撑:ECOS 1.0是对企业级业务架构的整合重构,通过科技赋能,建立“全客户、全渠道、全产品”的生态化业务架构。
工行称,ECOS取得了“六大标志性成果”。笔者认为,ECOS的基础性成果是构建了开放融合的跨界生态,依托平台,背靠各种场景,将银行服务的触角延伸到用户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直指获客、活客。
ECOS的其他方面帮助工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其双核心IT架构支撑关键业务开展,也可以在开放的同时保障安全,其灵活的组件化研发能力使工行具备更敏捷的市场和用户需求响应能力,其智能化应用有助于构建智能风控体系。
科技影响业务,从财报来看,最直观的表现是个人客户线上获客大增、支付相关收入增速加快。
在业绩发布会上,工行执行委员宋建华指出,2019年,线上获客实现了实质性突破。工行创新了“工银e钱包”的模式,把银行开到合作伙伴的线上平台,为线上平台的客户提供包括账户开立、支付、投融资、增值服务等全面金融服务,线上获客超过1300万户,占当年获客总量的30%。
在此,颇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工行提出全面打造“第一个人金融银行”战略,这也是工行个人金融业务未来的发展方向。财报称,“第一个人金融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奋力实现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力、价值贡献度、风险控制力和客户满意度的全面提升,打造全方位、可持续、高质量的市场引领。
在这样的战略重视下,工行2019年个人业务业绩表现颇为可观。个人客户总量达到6.5亿户,增加4329万户;个人金融资产总量达到14.6万亿元,增量突破万亿。
手机银行端,融e行、融e联客户数分别为3.61亿和1.67亿,增幅分别为15.34%和11.33%,融e行增速、增量均创新高,融e联增速放缓。
财报对融e行的介绍是着力打造“第一个人手机银行”,面向老年、学生、小微业主和私人银行客户等客群打造的专属版本服务,全面构建了“五人五面”个性化服务体系。较好贴合客户需求、客户体量大,融e行或许已经是工行个人业务平台中的第一梯队了。
同时,财报表示,2019年,结算、清算及现金管理业务收入增加55.36亿元,增幅17.4%,主要是第三方支付业务增长较快带动收入增加,而支付是银行与C端用户联系的重要场景。
3.用户超前消费习惯养成,信用卡消费额增长
除了科技相关的数据之外,财报还有一个数据表现颇值得关注:发卡量上,借记卡、信用卡均上涨,但在年消费额这一数据上,借记卡下降,信用卡上涨。笔者认为,这背后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近几年消费金融等对用户超前消费习惯的培养已经初步完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信用卡对个人业务营收的重要性加大,银行信用卡业务上的竞争加大。